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健康科普

【健康科普】关于颈动脉斑块那些事儿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3-25 11:29:29

      目前,颈动脉斑块是常见病、多发病,颈动脉斑块已不再是“老年病“,患有颈动脉斑块的人群正在逐渐年轻化。很多人会担心颈动脉长斑块,是不是会得脑梗?关注平时应该注意什么?应该怎么治疗?

      接下来,我就跟大家聊聊关于颈动脉斑块的那些事儿。

      一、什么是“颈动脉斑块“?

      颈动脉斑块是在各种危险因素的刺激下,动脉内膜受到损伤,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就会附着在受损处,再经过免疫细胞的参与,就形成动脉硬化斑块。

      二、导致“颈动脉斑块“的危险因素有哪些?

      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、高尿酸血症、吸烟、肥胖、缺乏运动等。

      三、如何诊断“颈动脉斑块“?

      临床上一般时通过测量动脉内-中膜层(IMT)厚度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主要标准:IMT<1.0mm为正常;IMT在1.0-1.5mm为内-中膜增厚;IMT>1.5mm为斑块形成。此外,还可按照狭窄程度划分,狭窄小于50%为轻度狭窄,50-69%为中度狭窄,70-99%为重度狭窄,100%为完全闭塞。

      四、“颈动脉斑块“的症状及危害有哪些?

      如果颈动脉狭窄较轻,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;如果狭窄程度较重,可以出现短暂性的脑缺血症状,如头晕、耳鸣、视物模糊、记忆力减退及肢体活动不灵等;如果斑块破裂脱落,还会堵塞血管引起脑栓塞,导致偏瘫、失语等。

      此外,颈部动脉是全身动脉的一部分,通过它可以推测其他动脉的情况。如果颈动脉已经形成斑块,往往提示全身其他部位动脉,如冠状动脉、颅内动脉、肾动脉等也已经发生了相似的病变,应当引起重视。

      五、是不是斑块越大越危险?

      在判断斑块是否有危险时,重点是看斑块内中膜厚度(或管腔狭窄的程度)以及斑块的性质。狭窄程度越重,斑块越不稳定(超声下见斑块纤维帽较薄,脂质核心较大),危险性就越大。

      在判断斑块是否有危险时,重点是看斑块内中膜厚度(或管腔狭窄的程度)以及斑块的性质。狭窄程度越重,斑块越不稳定(超声下见斑块纤维帽较薄,脂质核心较大),危险性就越大。

      六、得了“颈动脉斑块”,该如何治疗呢?

      主要包括三方面:

      1.改善生活方式

      限制精米、白面,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红肉,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,包括绿叶蔬菜、豆类、全谷类等,增加运动、控制体重、戒烟限酒。

      2.药物治疗

      抗血小板治疗:血小板聚集后容易形成血栓,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。

      他汀类药物治疗: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脂(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),还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,最重要的是可以稳定斑块,防止斑块破裂,预防血栓形成。尽可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.8mmol/L以下。

      降压治疗:普通高血压患者,血压控制目标为<140/90mmHg,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,应将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

      降糖治疗:普通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.0%以下。推荐在选择降糖药物时,选择同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(如GLP-1受体激动剂、SGLT-2抑制剂等)。

      介入治疗: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(>70%)影响大脑正常血液供应,才需要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。

      七、所有的“颈动脉斑块“都需要吃他汀类药物吗?

      这需要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

      1.狭窄程度超过50%

      对于颈部不稳定斑块或狭窄50%以上者,不管有没有脑卒中症状,也不管血脂高不高,都应该立刻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,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.8mmol/L以下

      2.狭窄程度小于50%

      如以下情况之一者,需要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,否则建议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及吸烟、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即可。

    确诊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患者;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;有糖尿病且LDL-C大于2.6mmol/L;有慢性肾脏病且LDL-C大于2.6mmol/L;有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(如吸烟等),LDL-C大于3.4mmol/L。

     总之,对于颈动脉斑块我们要高度重视,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健康饮食,加强锻炼,控制慢性疾病,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。